楚汉争霸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夺得天下 项羽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7-08 07:18:04
在楚汉战争之前,没有人相信刘邦能打败项羽,可是四年过后,刘邦当了皇帝,项羽自刎于乌江,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楚霸王,灰飞烟灭。回顾项羽一生,英雄、壮烈、勇气 ,或许皆有之,实则窝囊得很。英雄应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遇到挫折打击就一蹶不振,消极避世,放弃生命,否则刘邦都不了解该死几回了。实际上,只有刘邦才配“英雄”这个称呼。
此刻,我们不禁会问,刘邦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他为什么能战胜期望值很高的项羽,并且让项羽陷入绝望,看不到一丝卷土重来的希望呢?
在汉司马迁的笔下,刘邦幽默风趣,举手投足间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宋代司马光笔下的刘邦同样也带着不少的喜感:
“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资治通鉴》
刘邦平民出身,没有学过诸如“领导能力与管理”一类的课程,但他的领导能力非凡优秀,自出机杼,又中规中矩,灵活多变,还不离大道。也正是刘邦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让他在群雄逐鹿的秦未脱颖而出,最终灭掉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一、刘邦的成功之道
刘邦称帝后,一次在洛阳(后迁都长安)宴会群臣,酒酣耳热之际,一本正经地总结起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他问群臣,寡人能得天下,为何项羽不能?你们都要据实回答,不须谄媚敷衍!
刘邦虽有言在先,可是群臣还是说了恭维的话。他们说,陛下与大家一同分享胜利的成果,项羽却不能。刘邦听后呵呵一笑,并不满意,他说,你们充其量只说对了一半,还是由寡人告诉你们吧!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资治通鉴》
刘邦的意思是说,他能战胜项羽,用了三个很关键的人,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出类拔萃,是人中豪杰,替他解决了他所面临的一切难题,而项羽只有范增一个重要的谋士,最终还抛弃了。大家听了刘邦的结论,都很佩服,无不交口称赞。
刘邦把成功归于“三杰”,说明他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众所周知,萧何与刘邦一起长大,他了解萧何能力及为人,重用其在情理之中。张良贵族出身(韩国相门之后),与刘邦有过一段相遇、相交、相知的过程,之后才渐渐建立起了合作关系。所以,只有重用韩信,才能体现刘邦识人用人的魄力。
韩信是淮阴人(今属江苏淮安),与刘邦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徐州)、项羽的故乡下相(今属江苏宿迁)遥相毗邻。因此,韩信早年的一些人生经历可能也瞒不住刘邦或项羽,比如寄食为生,受胯下之辱等那些“光荣事迹”。所以,项羽的部将龙且从来就没有正眼看韩信,他认为韩信胆小怕事,根本不像个男人,怎么能领兵打仗。这可能也是韩信一再献计,却不被项梁、项羽叔侄重用的主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刘邦最初对韩信的态度与项氏叔侄没什么差别,当他进入汉中,韩信只身来投时,他照旧让韩信坐了冷板凳。但在经夏侯婴、萧何极力推荐后,刘邦的态度立刻改变,并拜韩信为大将,这就是刘邦让人佩服的气度。下面我们从刘邦所面临的问题,做进一步佐证。
第一,刘邦大将一片,亲信一堆,比如周勃、灌婴、曹参、王陵、樊哙,都是从沛县带出来的猛将故友,无论是年纪、资历、军功等方面,都在韩信之上。可是刘邦却拜只有28岁的韩信为大将军,让他凌驾于诸将之上,可见刘邦不仅要迈过自己心里这道关,更需说服那帮卖弄资格的老熟人。
后来陈平来投之时,刘邦授予监军一职,结果招来周勃等人的一致反对,可想而知,刘邦重用韩信时的阻力会有多大。可最终的结果是,诸将不仅服从韩信的命令,也授受了陈平的监督,说明刘邦把自己的意志完全贯彻了下去,从而体现了他非凡的领导力。
第二,韩信拜将之后,立刻为刘邦分析当下战略态势,提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东出策略。刘邦豁然开朗,恨自己不能早用韩信,并立即付诸实施韩信提出的策略,表现出了高度的判断和决断能力。
彭城之败后,刘邦又采纳韩信建议,让韩信率兵另辟蹊径,向北方开辟战场,在项羽后方实现战略渗透与包围。刘邦则故意屯据于宛、叶一带,将项羽的主力引向南阳方向,以配合韩信在北边开展的军事行动。
刘邦的设想最终得以实现,在鸿沟议和之前,项羽已经处于他的战略包围之中,迫使项羽无可奈何之下接受议和,然后率领仅存的10万兵马匆匆东归,从而也拉开了垓下之围的序幕,也敲响了西楚国走向覆灭的前奏。
第三,韩信并非池中之物,如何驾驭,也考验着刘邦的领导智慧。首先,刘邦在表面上从不怀疑韩信的忠心,对韩信做到了言听计从(汉中对、北方战场的开辟等已如前述)。韩信深受感动,所以在占领齐国后,面对项羽使者武涉的游说,始终不为所动。他说: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刘邦虽然信任韩信,但不代表不去,所以他不仅用恩宠笼络韩信,而且还采取了必要的制约措施。比如,韩信的监军张耳,是刘邦的儿女亲家;韩信手下的大将周勃、樊哙、曹参、灌婴等,都是刘邦的内线,所以韩信的大军必须保持着对于刘邦的忠诚,这也是韩信的大军能被刘邦轻易收回的原因。由此可见,如果韩信要甩开刘邦自立门户,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总之,识人,用人,驾驭人,在用韩信问题上,刘邦将领袖功力发挥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淋漓尽致。
二、项羽失败的原因
晋朝“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在游历位于荥阳广武楚汉战争的古战场时,曾有感而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虽勉强承认刘邦是英雄,但言外之意也透露着对项羽蔑视,如果项羽真有能力,又怎么可能成就了刘邦!阮籍的话虽然有些放荡不羁,也带些酸酸的味道,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项羽身上存在的某些缺点。
项羽为人“刚猛”。吴中(会稽郡)起兵之时就一剑击杀了郡守殷通;其后每攻克一座城池,基本都要上演民不聊生的一幕;北上救赵,直接取卿子冠军宋义而代之;钜鹿之战,破釜沉舟,豪气万丈,大破秦军,诸侯军前来拜见时,均不敢仰视,只是膝地而行,可见项羽之气势威严;章邯率众投降,项羽将二十万降卒活埋于新安,眼睛都不眨一下;进咸阳后,屠城纵火,一片焦土,就连没有任何威胁的秦王子婴都不放过。总之,表面上看,项羽确刚猛无比,可实际上是匹夫之勇,短视、与残暴不仁,毫无怀济天才的格局。
反观刘邦,无时无刻不在珍视自己的名声,他为人大度,乐善好施,有仁爱之心,被称为“长者”,这也是楚怀王熊心首先派他西取关中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刘邦一路向西,没有大动干戈,鲜有激烈的战争发生,很快就进入关中。入关之后,他又约法三章,严束士卒,秋毫无犯。有人主张杀掉秦王子婴,刘邦断然拒绝。一系列的善举,果然为刘邦叠加起了良好声誉,关中百姓无不希望刘邦就地称王。
回头再看项羽,垓下之战,回天乏术,他黯然神伤地对部下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资治通鉴》
穷途末路,项羽不反省自己的失误,却把失败归为天意,可见其冥顽不化的根性。诚然,统帅的能力重要,但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吴起曾经说过,人们在选择选将才时,经常看重其勇猛的一面,但实际上,勇猛对于一个将军来说,只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很小因素,统帅不是必须挺矛弄枪,冲锋陷阵,一马当先,而是运筹帷幄,知人、用人。
所以,项羽纵然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容不下韩信、陈平这样的帅才、智囊,并且迫使他们投奔刘邦,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唯一死心塌地辅佐他的亚父范增,还被他气走,发疽而死。人才都跑光了,成了孤家寡人的项羽,怎么可能不败!
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屈不挠。刘邦为什么这样坚持,因为他在下一盘大棋:他在正面牵制项羽,北方战场的韩信、项羽背后的彭越,以及侧方的英布,都在完成一个敌后包抄、侧面迂回、破坏敌方粮道的战术安排,构建一个整体的部局。所以,整个楚汉战争,看似项羽把刘邦打的灰头土脸、抱头鼠窜,实则是被刘邦牵着鼻子走,最终钻入刘邦张开的口袋。
可是,项羽最终却把失败归结于天意,将责任一推了之,这似乎也挽回面子,甚至还用“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的豪举,佐证自己的观点。但在“成王败寇”的历史背景之下,项羽不仅幼稚,而且可悲。
逃到乌江边上,船夫劝项羽过江,卷土重来。项羽老调重弹: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资治通鉴》
生死攸关,命悬一线,一边是“天命”的托词,一边还是不能释怀的面子。最终“面子”成了压垮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30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三、刘邦的成功,务实与理性完美展现
项羽爱面子,刘邦也不例外,但刘邦懂得面子没有务实重要的道理,所以,他能够把握住根本利益与次要利益之间的关系,把面子之类的事情看轻或丢弃。
刘邦西进到陈留时,“高阳酒徒”郦食其前来拜访。推荐郦食其的人是一个骑卒,而郦食其本人又是一个儒生,刘邦向来看不起儒生,自然也不会重视郦食其。当时刘邦被两个女子侍候着洗脚,所以也不忌讳,准备三言两语打发郦食其走人。
郦食其见状,直言刘邦无礼,不尊重人才。刘邦听后,感觉郦食其不是泛泛之辈,于是马上整衣冠,请于上座。后来,郦食其讲了许多纵横谋略,刘邦茅塞顿开,马上赐郦食其酒食,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毫无过渡。
务实需要理性,要审时度势。刘邦入咸阳,很想享受秦宫的金宝美人、狗马之物,于是打算住下不走。结果樊哙、张良先后提醒他,是要享乐,还是要成就大业?刘邦猛然警醒,立即搬出皇宫,将大军驻扎于霸上,恭候项羽率领诸侯大军到来。也正是刘邦这一理智的举动,为他稍后的鸿门宴脱险赢得了筹码。
鸿门宴上,刘邦放下身段,献上厚礼,卑躬屈膝,主动向项羽请罪,最终躲过一劫。项羽分封诸侯时,刘邦最先入关,按“怀王之约”,理应封为关中王,结果却安排到汉中为王。刘邦愤愤不平,想找项羽拼命,但经萧何、周勃等人劝解,他放下冲动,乖乖去了汉中。显然,到汉中有了安身立命之地,与项羽拼命等同自取灭亡。
彭城之战失败,刘邦回沛县接家眷,结果大人们不知去向,只遇到了儿子女儿。刘邦将他们抱上车,可后面楚军穷追不舍,刘邦几次推儿女下车,要独自逃跑,随从夏侯婴又一次次把孩子们抱上车,刘邦愤怒之下差点斩了夏侯婴。所以多数人认为刘邦自私、心狠。其实,孩子们跟着刘邦危险更大,即便孩子落到楚军手里也见得会丢命。事实上,刘邦的其他家属被抓,项羽也没有加害他们,只是做了28个月的人质。
退一步说,刘邦即便是为了逃命而放弃孩子,这样的行为也待商榷,因为刘邦活着,他的家人才有人质价值,否则刘邦死去,项羽不可能留着他们给刘邦报仇。同样道理,在广武山对峙之时,项羽用烹杀刘邦父亲的方法胁迫刘邦出战,刘邦不予理睬,只说了一句“到时分我一杯羹”便扬长而去。这次世人可能要骂刘邦不孝,但如果刘邦出战,正中项羽下怀,到时很可能灰飞烟灭,家国天下无从谈起。
刘邦理性务实,无论家国问题,还是功臣问题,一切从实际利益出发。众所周知,没有韩信,刘邦难得天下,可是他只让韩信只做了一年左右的楚王,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贬为淮阴侯。从此韩信怏怏不快,牢骚满腹,渐起反意,刘邦又授意吕后将其杀掉。归根结底,刘邦不容韩信这个隐患存在,那怕是背上杀功臣的骂名,也在所不辞。
再举个例子,雍齿曾经随刘邦起兵,后留守丰邑(今江苏丰县),结果魏相周巿来攻,雍齿献城投降。刘邦回兵丰邑,屡攻不下,着急上火,生病不起。后来雍齿又辗转归附了刘邦,立下很多战功,刘邦报当年之仇,却迟迟没有动手。后来将士争功,有谋反之兆,刘邦依张良之计,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这才打消了众人“封地不够,担心被杀”的焦虑。
再比如,季布是项羽手下的猛将,多次打的刘邦狼狈不堪。刘邦称帝后,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季布隐姓埋名,髡发毁容,藏匿民间为奴。有人建议刘邦,说季布是能人啊,逼急了他必然南走越,北走胡,成为大汉的对手。再说,季布虽是项羽的大将,但楚汉相争,为项王出力何止他一人,陛下能斩尽杀绝吗?所以陛下应该赦免季布。刘邦觉得确实有道理,于是下诏赦免季布,还任命他为郎中。
但丁公就没有季布走运了。丁公本名丁固,也是项羽的部将,彭城之战,丁公奉命追击败逃的刘邦。刘邦命悬一线,向丁公求饶,他说,两贤狭路相逢,何必逼迫太甚。丁公听后,便放过刘邦。刘邦当上皇帝,丁公前来邀赏。刘邦却说,丁公为将不忠,害项王失了天下,罪该万死,于是推出斩首。
雍齿剧照
刘邦为何要杀丁公?因为丁公可用来作反面教材,对怀有不忠之心的大臣,是一种警示。司马光,对此大加赞赏,说刘邦并非刻薄寡恩,而是能断大义,虑事深远,从巩固政权的高度看问题,不为儿女恩怨所左右。
总之,与项羽的沐猴而冠,衣锦还乡、沽名钓誉相比,刘邦更注意维护自己宽大长者的“仁者”形象,又务实、理性地处理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作为一个开国的统治者,刘邦确实高人一筹,项羽望尘莫及。
多重随机标签
造梦西游3青龙剑木土好不好 和平精英排行榜称号怎么得 冒泡网游幻想三国 游戏王卡片中有哪些英文缩写字母 龙与虎的结局是什么 阴阳师大天狗哪里多 阴阳师大天狗悬赏任务介绍 半条命蓝色行动能不能有字幕没有字幕玩得很吃力啊 可口的披萨爱因斯坦怎么过 披萨制作攻略 屿星游戏社802 适合男生晚上偷偷玩的手游 谁知道以前4399上的一个小游戏横版的有好几种职业的熊猫主要就是砍小熊猫之类的打怪升级的 植物大战僵尸2攻略教学关怎么过 介绍几部关于恐龙的电影 ps5街霸5进不去 英雄联盟游戏的最低配置是多少 红警ol手游平民小r氪金指南 怎么充钱最划算 wow为什么黑暗之门任务我一直黑屏 有什么适合托管 班高年级孩子玩的室外游戏吗 魔兽世界30末日的回响中骑士的命令圣印的伤害受那些方面影响 汤姆猫泡泡射手怎么卖粘画 和平精英圣诞模式的圣诞树在哪里 单人舞阳城能出白发吗 法师怎么样刷怪快啊 不会玩游戏怎么办 求exo橙光游戏太难相处边伯贤攻略 你做我猜 4399斗罗大陆蓝电霸王龙怎么获得 佟大为游戏账号是哪一集 炉石传说卡拉赞虚空幽龙怎么打 英雄难度通关卡组推荐 微信注册不了lol手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