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到底姓什么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11 07:42:53

姓管。
人物经历——童年经历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谟业)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
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扩展资料
文学最终改变了莫言的命运,1982年,靠着发表的8篇小说,在领导的大力推荐下,部队留下了超龄的莫言,提升他为行政23级的排级干部,还把他调到了北京延庆总部当宣传干部,负责理论教育工作。
在莫言小说《白驹秋千架》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此后,莫言所有小说故事,都围绕“高密东北乡”展开。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贡多镇一样,成为世界文学版图上的地标。
“莫言笔下的东北乡,是以他生活的故乡河崖公社为原型虚构的,现实里的高密都是一马平川,但在他的笔下,东北乡除了平原,有森林、湖泊、高山、草原,这是典型的虚构文学世界。”莫言大哥管谟贤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984年7月,解放军艺术学院首次设立文学系,部队老作家徐怀中当系主任。考试只有3门课,政治、语文、史地,莫言考了216分,其中语文90分。他和钱钢、崔金生、李存葆等人成为了同学。
两年之后,军艺毕业的莫言被分配到总参政治部文化部当创作员,在北京城里安了家。接下来,莫言又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班,拿到了文学硕士学位。
在军艺的两年,让莫言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源于他的真实遭遇:12岁时他在一个离家不远的工地上,给一个铁匠拉风箱,他溜到旁边的萝卜地,偷了一个红萝卜,被人抓住,脱了他的鞋让他对着毛主席像当众认罪,回家又被父亲拿绳子抽打。
《红高粱》是莫言1985年写的,那年刚好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他想起了棉花加工厂的好友张世家讲的孙家口伏击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莫言的家乡和家族(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言
上一篇
小黑孩的师傅是小石匠吗
下一篇
莫言经典语录对女人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