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推“藏晶苑”,你如何看待这种节地葬式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7 16:16:28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上海的首家人体生命晶石骨灰葬所也正式立成。将人体骨灰进行再压缩和缩小,将生命的容积再次压缩,是一种相比于传统骨灰埋葬占用面积更加小巧的方式,人体的骨灰被压缩到一个手持的盒子大小体积,仅仅需要42平方米的空间就可以存放8000多名逝者。这种对地面面积要求极小的埋葬方式对于现代社会土地和资源紧张的条件是十分适合的,既可以满足人们对先人凭吊的需要,同时也极大地压缩了逝者占用的面积和体积,同时还十分便携和环保,这样的埋葬方式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
在如今寸土寸金的现代社会中,大城市、超大城市数不胜数,人类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不仅有着巨大的房屋居住需求,对于生后的空间需求也十分庞大。现代社会的埋葬方式普遍采用火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火葬后产生的人体骨灰存放也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传统的骨灰存放通常采用楼房或者依山而建的墓园进行存放,但在人口众多的城市当中,这样的存放方式仍然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土地资源消耗。
将人体骨灰进行再压缩的方法,是上海理工大学乔宽元教授提出的,他提出的学术研究,讨论将火化后生成的骨灰进行进一步压缩和提炼,从而产生体积更小的人体晶石。人体晶石不仅可以放在手掌大小的盒子里,还可以做成佩戴的饰品让人随身携带。既满足了后人寄物凭吊的需要,同时也极大地缩小了占用的空间。配合现代视频和互联网技术,人们甚至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缅怀先人,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
这样的新型埋葬方式对于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城市是十分适合的,但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