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县练山蓝宝石矿()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6 19:56:05

矿区位于六合县城北西14公里处之练山,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矿床处于自来桥—八百里桥断坳南东端,含矿层为第四系坡积层,有四层矿,主矿体长1380米,宽63—120米,厚1—2米。矿物成分为蓝刚玉,平均品位宝石级3.59—6.54克/立方米,毛矿6.42—13.66克/立方米。化学成分:Al2O3大于96%,含少量锰、钛、铁、锌、钒、镍、铬等氧化物。矿床成因类型属第四系坡洪积矿床。
1974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开展1∶20万南京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六合县方山、盘山两处重砂异常,均见有小于2毫米的蓝刚玉。1980年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张作训、许国辑等根据江苏省地质局下达的任务,在六合、仪征一带开展1∶5万地质矿产普查工作时,在澳大利亚宝石考察团提供玄武岩有关的宝石找矿资料启发下,及省地质局地矿处要求地研所陈以洛等调查论证,并经中心实验室鉴定研究所采集的重砂样中含细粒的蓝刚玉后,由地质一队专门成立蓝宝石普查组,由高坚、汪庆云等负责,于1982年5月,首先在位于六合县大盘山方山组玄武岩火山口南部的冲沟内,布施浅井采样,经淘洗(去泥留砾)、筛分分级、手选,发现了大于2毫米蓝刚玉(蓝宝石)三颗。高坚在大盘山一次雨天走路胶鞋陷进泥里,在拨上胶鞋时发现一颗蓝宝石,为8×4毫米级,重5.07克拉。至1982年年底,于大盘山共选获7颗蓝刚玉。嗣后,江苏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汪庆云等,在塔山、中山、练山、乌石山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了六合练山、塔山两个矿产地。1985年,组建蓝宝石普查分队,又发现了中山矿产地一处。1986年,对六合练山、中山进行工作。同时对仪征市进行了面上普查、施工、采样、选矿等工作,获得蓝宝石70颗。1987年韩俊杰等在练山进行详查,圈出4层矿体,主矿体长1380米,宽63—120米,厚1—2米。共投入选矿样井201口,累计选矿样体积5199立方米,槽探1208立方米。于1988年12月提交了《六合练山蓝宝石砂矿详查地质报告》,探明宝石级蓝宝石储量757千克,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260千克。1988年10月,经省地质矿产局审批,认为基本符合详查要求,可作地质勘探或边探边采的依据。这一期间于中山普查中也发现蓝宝石矿,与澳大利亚、海南岛相类似的宝石矿石相比,色泽较差,裂纹多,未圈出矿体。至此,宝石找矿工作中止。1987—1988年,张作训、孙进曾对蓝宝石进行改色研究,并提交经济论证报告一份。
矿床埋藏浅,规模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易于露天开采。尚未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