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载双锥体导弹亮相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7 02:28:34

轰6载双锥体导弹亮相
轰6载双锥体导弹亮相,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白菜化,将美俄抛在身后
目前,距离珠海航展开幕还有五天时间,不少预定参展的国产先进设备已经通过媒体镜头进行了介绍。在航展预热期间,“20系列全面亮相”的话题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因此外界对于此次航展的期待值非常高。
这不,曝光的“大料”非常令人兴奋。就在今天上午,更清晰的鹰击-21E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浮出水面,证实了此前备受瞩目的鹰击-21E模糊版是真的,而这也是全球第一款公开对外销售的高超音速武器。
现在俄乌战争如火如荼,俄军多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武器大获成功,鹰21E出口这件事足以让俄罗斯人大开眼界了。技术实力。中国军工。与此同时,空军一架轰6K于3日下午降落在珠海,其翼装双锥高超音速导弹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款国产空射高超音速武器。今年4月中旬,当鹰21号航母055试射正式宣布时,一张疑似鹰21号航母腹部挂着一架轰6N的模糊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浮出水面。
媒体此次,空军派一架现役轰6K亮相珠海航展,大方装备天基高超音速武器,正式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这意味着轰6K与新型空基高超音速导弹成为继俄制米格31与“匕首”配对后的又一对空地高速战略威慑伙伴。
从现场照片分析,此次现身的轰炸机是目前空军大量部署的轰6K,它有一个翼尖电子吊舱。对新型导弹的尺寸和重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第三代轰6平台(轰6K、轰6J、轰6N)升级后应该可以搭载两种新型导弹。
尤其是轰6N,凭借其空中加油能力,在云游20和空警500的配合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导弹的高速突防、远程精准威慑能力。配备新型导弹的H-6N 在某些方面可以达到当今全球轰炸机中的最高“等级”。
由于官方至今没有公开这款新型导弹的信息,因此其气动外形也十分独特,目前仍存在争议。有人猜测,新导弹将基于东风一十二(外贸型号M-20)战术导弹研制。由于M-20与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定位相似,而俄罗斯著名的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匕首”就是在“伊斯坎德尔-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完全使感觉。
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双锥导弹是CM-401导弹,即所谓的CM-401,在我国舰载反舰弹道导弹招标项目中落选,中标项目为鹰击-21。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虽然一开始确实很难区分,但新导弹和鹰击21E 的高清照片的官方发布让事情再次变得容易了。
首先是鹰击21E,甚至055之前发射的完整鹰击21,弹体都具有中程导弹空气动力学特征的典型细长“圆柱”形状。相比之下,新型导弹和M-20弹体都比较“短小”,弹体几乎没有“圆柱”部分,有一点基本可以确定。东风12的衍生车型。可见,国产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取得了全面进步,各类导弹覆盖海陆空三军,并积极开拓外贸市场。
从时间上来说,陆基东风一七是第一个向公众发布的国产高超音速武器,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它的射程约为18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超过10马赫,具有极其强大的侵彻能力,但唯一的问题是它只能从陆地发射。那么,随着应用范围最广的鹰21,官方确定了海运、空运和出口三大方向。
YJ-21的性能差异很大,受发射平台的限制。其中出口型最小,理论航程不超过300公里(同样是受限),而私人舰载型多了一个推进装置,航程超过1000公里。它的飞行距离为2,000 公里,增加了机载版本的部分,在推进阶段的估计距离超过2,000 公里。目前展出的鹰击21E的发射平台未知,但如果挂载在055/052D或轰6N上,威慑范围自然会随着平台的移动而大大扩大。
而此次亮相的天基高超音速武器,也是目前最为灵活的新型导弹,其性能表现非常耐人寻味。根据此前官方发布的消息,M-20的最大射程约为290公里,东风12样机解除射程限制后约为400-420公里。
从俄制“伊斯坎德尔-M”研制成“匕首”后射程将从480公里变为2000公里的规律来看,新型导弹的射程应该在1700公里左右.不过,“匕首”2000公里的最大射程是在米格31舰载机以22000多米的高度和2马赫的速度飞行时实现的。国产的轰6K最高飞行速度不超过1马赫,飞行高度低,赋予新型导弹的初始动能和势能要小得多。
不过,国产新导弹虽然射程比俄制“匕首”略低,发射平台速度也比米格-31慢得多,但新导弹也有自身的优势,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比米格-31与“匕首”的组合更加强大。毕竟米格-31生产线已经早已关闭,现役不过130余架,且每架只能挂载一枚“匕首”。
而轰-6不仅仍然在继续发展,数量不断增多,每架也能外挂2枚导弹。最重要的是,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重大成就被正式公开,也说明我国更新型的同类导弹,已经基本完成甚至已经列装部队了。此外,新导弹虽然目前仅为空基型号,但鉴于M-20已经对外出口,甚至被整合到国产A-200/300远程火箭炮,因此未来有可能出现与鹰击-21E一起对外出口的情形。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已经有三款共应用于四个领域的高超音速导弹,并且全部是现役装备。相比之下,俄罗斯仅有空基“匕首”具备实战能力,其海基“锆石”仍然在继续完善之中。而美国更是没有任何一款高超音速导弹服役,看似规模宏大的空基、海基、路基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规划,如今还处于艰难的测试阶段。因此,在鹰击-21与新导弹在今年先后现身后,可以认为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已经达到了了世界最前列,俄罗斯紧随其后,美国则位居第三。这个排名看起来挺“上头”,但却非常客观真实,而原因也非常简单——“中导条约”。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和美国均在欧洲部署了大量中近程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对手只有数分钟反应时间,极易发生可怕的反击并引发大战。为此,双方签署了著名的《中导条约》,约定双方不再发展500-5500千米的弹道导弹,已装备的武器,比如大名鼎鼎的美制“潘兴Ⅱ”全部予以销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一条约,因此其“伊斯坎德尔-M”只有480千米射程。而中国则始终没有签署这一条约,原因在于中国在弹道导弹领域和美俄存在很大差距,没有项目支撑更是无法保持技术更新进化。
也正是由于一直坚持发展中近程弹道导弹,因此当高超音速武器概念问世后,中国军工很快调整方向,完成了以东风-17为代表的技术突破。而俄罗斯也看到了这股东风,基于“伊斯坎德尔-M”的积累推出了“匕首”。但美国在《中导条约》签订后的30年中,几乎完全放弃了中程导弹这一领域,曾经领先全球的研发制造体系,也随着人员转行和设备拆除落伍而烟消云散。当美国在2029年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启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时,恍然发现自己原本的技术优势,早已变得名不副实。最终,美国选择一切重新开始,多个项目在测试中屡屡失败,也就非常正常了。
总的来说,当下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领先,与美国“自废武功”,俄罗斯“一根独苗”有重要关系。再加上东风-17之外的两款武器,也只是“半路出家”的型号,成熟度很高但技术突破并不算大,因此现在并不是骄傲的时候。当年美国F-22A隐身战机也曾笑傲全球,如今却已经在中国歼-20面前抬不起头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下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领先,应该成为继续进步的基础,而不是以之为傲的本钱。事实上,超燃发动机已经被认定成决定一个时代的先进动力系统,与70年代的固体火箭燃料、80年代的涡扇发动机/燃气轮机一样。只有将超燃发动机技术发展起来,才能真正把握住高超音速武器发展的命脉,如今取得的成绩只是行至半途,未来还需要继续努力、持续奋斗。
下一篇
真有轰8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