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1. 晋文公重耳和楚王的故事:楚成王在重耳危急之际出手相助,重耳许诺往后晋楚交战,必将退避三舍。

2.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交战,必将退避三舍。

3.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晋国。

4.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更是楚地的盛产。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

5.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晋楚交战,我必退避三舍。”

6.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晋文公重耳 退避三舍 tuìbìsānshè [释义]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让步。

7.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中“重耳”的“重”怎么读?:chóng。简介: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8.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什么历史故事: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晋国。

9. 退避三舍是成语故事闹肢吗:退避三舍是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安定国内后,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

10.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 退避三舍的成语意思: 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退避三舍的故事: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楚国那样称霸中原,做中原的霸主。

11. 退避三舍的故事: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楚国那样称霸中原,做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