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在没有娱乐活动的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都是怎么“玩儿”的

在没有娱乐活动的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都是怎么“玩儿”的-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在现代生活人们经常会萌发一些流行用语,这些大多在社交软件上出现的流行语句,是现代人创作萌发的展现。一部分流行语会经久不衰,而一部分流行语或者流行动作都会随着时间而消逝。在遥远的魏晋时代,可没有那么多的流行语,娱乐活动也不多,古人总是要休闲娱乐的,那在什么都不发达的魏晋时期,这群魏晋人民怎么休闲娱乐的呢?

魏晋人民的娱乐智慧

魏晋时期,战乱纷纷,但是这群追求自己理性世界,向往自己的自由精神的古代文人们觉得,打仗是国家的事。我追求的精神世界和我的娱乐生活可不能间断,于是这群爱“折腾”的古代文人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创造娱乐的历史。

在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放荡不羁的性格,时不时就三五成群的到竹林山间对酒当歌、吟诗作对,语言和笔锋在这群拥有有趣的灵魂中的诞生,在这群作诗作曲的文人之间,为了互损损友和休闲娱乐,尽显风流的“字谜”就在这群文人间萌发了。

魏晋时期的“字谜”字谜发展到今天就类似谜语和脑筋急转弯一般,利用语言的巧妙,产生一种雾里看花的效果,让语言产生一种类似陌暮之间的朦胧感,但是拨开迷雾能看到一些现实意义和部分概念的语句文段,不仅能促进魏晋文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还能促进学术上的交流,让话拐个弯就成了一门表达的艺术。

谜语的起源这种不直言讲述自己的话语,用委婉表达的方式来传达想给当事人道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在先秦时期,有这么一群游说学士,在游荡于各国之间,为了不触犯当地的君王的政治底线(如果触犯,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便用博大精深的语言来拐弯抹角的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述想要进谏的思想。在《韩非子》一书中就有很好的展现。

到了秦汉时期,不直白表达的隐语不再只是客套话的存在,而是慢慢转变成的娱乐的作用,此时的字谜这种益智的活动就开始出现了。

魏晋时期“字谜”的成熟发展经历了发展阶段,到了魏晋时期,这群进谏的义士们已经将这种“字谜”文化稳健的发展到魏晋时期,而已经从言语上的拐弯抹角,到了阶段性的文字游戏,成为了一种“虽有小巧,用乖远大”的文字形式。在魏晋南北朝的南朝时期,《文心雕龙》一书中这样的记载道:

“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通过这一书的描述,谜语已经成为了文人们的文字游戏,在魏晋时期,这种“字谜”的高智商游戏已经在上层贵族和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有知识文化的人都开始喜欢上这种文字游戏。

曹操和谜语尽管东汉末年三分天下,一代枭雄曹操在战火纷纷的情况下爱玩谜语,经常拿来考验部下们,用自创的谜底来“锻炼”臣子们的,像曹操这样的高端谜底却少有臣子们猜对。

在曹操用高智商压制君臣们时,只有一名脑光灵通的臣子来猜中谜底,这名就是杨修,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曹操巡视相府大门,一言不发地在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一见,当机立断,让人把门拆了,并如是解释:“门上一个活字,这不就组成一个阔字了吗?曹操在门上写活字是说这门修得大而无当。”

魏晋时期的统治阶级都爱培养君臣和统治者之间的谜语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下的,显现的较风雅,猜谜游戏也慢慢渗透到各个阶层之中,最后渗透到魏晋人的生活之中,“字谜”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的游戏。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经历文化熏陶长大后的孔融曾作了一首谜语诗句《离合诗》,整体的诗词是这样的: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当时这首诗一出,可难倒了大部分的读者们,这也是“字谜”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离合诗谜,想要了解出这首诗的谜底,就要先用拆字法来破解,用离合的偏旁合成谜底,四句诗一个字,这可难倒了当时的人民,而最后的谜底经过拆分法能找到最后的谜底:“鲁国孔融文举”。

这种难以了解的“字谜”,在当时可是很多文人们的爱好,达官贵族和文人们为了展现自己的学识和聪明才智,相继出难题想要站在高尚的顶点以展现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样的风气也让谜语越发的深奥,没有一点文学涵养的人是难以读懂这样的谜题的,即将大众化的谜语,在这样的发展下离民众愈来愈远,普通生活的民众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文人和达官贵族们通过谜语彰显自己的文化水准。

谜语的发展魏晋时期崇尚文字的士大夫风尚,潜移默化的将谜语的发展朝向更悠远的方向,不仅是平民之间的相互调侃,还是政治层面上的达官贵人间的彰显地位,都在潜移默化之中都默默发展着谜语,虽然谜语难登大雅之堂,但是这样代表了中华文字的深奥之处,和谜语带来的趣味性,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在魏晋时代文人都爱玩的猜谜游戏,而文化底蕴较低的人爱玩的是什么的游戏呢?谜底总会有猜不出的时候的,酒桌上助兴的时候也不完全是依靠谜底,而这游戏简单易懂老少皆宜,酒桌上更是助兴的节目。

投壶

在魏晋的官员之间,投壶是官员间喝酒时的助兴节目,也是一种礼仪的象征。那什么是投壶呢?投壶的游戏方式很简单,就是把剑把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少的为败,是从先秦时期就盛行的一种酒桌上的礼仪游戏。

投壶这种游戏一直从先秦时期发展到清末,而在几本古书中都有记载,例如《醉翁亭记》中,“射”的意思指代的就是投壶这种活动,在《礼记传》中这样描述:“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投壶的起兴

春秋战国时期,宴请的宾客礼仪之一就是请宾客们射箭,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会射箭的成年男子是要被嘲笑和被羞辱的,在古时候的主人邀请宾客是不能推辞的,但是为了礼貌又不能当众戳中客人们短处,取而代之,投壶这项运动就代替了射箭,成为了宴请时期的一种游戏。

魏晋时期的“投壶”在魏晋时期的投壶,经历了先秦时期成为宴请宾客的娱乐活动变革,汉代的改进,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了。这项活动在魏晋时期都属于潮流活动。

在晋代,投壶活动已经成为了民众皆欢的活动,而对投壶的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壶口的两旁设有两耳,让壶的种类开始多了起来,“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种类,让投壶这项活动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投壶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到了魏晋开创了新的阶段,这群士大夫阶级在宴会上玩得不可开交,投壶也成了一种酒桌上的常见活动,也成为了为整个宴会调动氛围的角色。投壶,源于射箭,射箭的礼仪演变而来的运动,在汉代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高雅运动,到了魏晋时期依然是项娱乐类型的运动,聪明的魏晋人民在其中增添了不少的花样,一部分正宗的儒派学者们感到不妥,并表示不满,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喜庆的状态。

结语

魏晋时期的人们虽然经历着战乱和格局的动荡,但是也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字游戏不断的发展,将流传下的谜语变成“字谜”的形式加以升华,虽然没有平民化,但是在文人雅士和达官贵族间成为了一种文化风尚。

曹操用字谜来出题臣子,锻炼臣子们对文字理解的能力,后到孔融出诗猜句,字谜发展出了新的花样,我们也能从这简单的字谜之中发现古人们发掘文字的趣味性的追求,魏晋时期也将字谜文化发展到新的境界,达到更悠远和高深的地位。

而投壶作为先秦就开始的活动之一,到了魏晋时期也发展出了多种“样式”的投壶,这两种文化也不断流传至今,虽然投壶发展到清末被现代体育而取代,但是这两种优秀的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世人们认可,被大众们瞻仰欣赏,也算是风尚的运动和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