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复杂心态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6 07:07:40

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心态,受到所处时代、社会地位、阶级以及个人教养和性格的复杂制约。
唐代宗李豫生活在由盛转衰的大唐帝国,活动于经济与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的历史舞台上。安史之乱前,他是唐明皇钟爱的皇孙,接受着优越的文化教育。安史之乱中,他担任天下兵马元帅,后立为太子,最终即位为帝。
李豫性格谦柔,心量宽广,喜怒不露于色,行动皆依礼节。他对平叛、御边充满急切之心,战乱后致力于治理,改革漕运和税制,开源理财,稳定天下局势,巩固李唐一统河山。
唐代宗的心态有以下特点:一是厌倦兵戈,希冀无战事,对安史之乱旧部降将持姑息态度。二是形势所迫,借回纥骑兵应对安史旧部,但代价高昂。三是安史旧部多为骄兵强将,改编困难,以防吐蕃、回纥等边疆强族入寇,稳定李唐天下。
在对安史旧部降将的决策上,唐代宗出于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姑息政策。他认识到,安史叛军首领已灭,旧部归降,根除残余势力力量不足,只好暂时容忍,以保大局稳定,集中精力御边防外。
对宦官的宠信,唐代宗在安史之乱的教训下萌生了依赖家奴宦官的错觉。他接受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拥戴,将其视为心腹和依靠,将中央禁军大权交予宦官。宦官凭借拥立之功和军政权力,影响朝政,形成专权,对代宗统治构成严重威胁。代宗利用宦官内部争斗和朝官与宦官的矛盾,适时铲除专权的宦官,以巩固政权。
李豫宠信宦官的心态源于安史之乱镇将的反叛,他心有余悸,认为宦官有定社稷之功,感其恩情,遂宠信重用,但当他意识到威胁时,利用朝官矛盾果断除掉专权宦官。
扩展资料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朝第九位皇帝,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