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中的观察与思考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7 11:54:42

蠡口中心幼儿园 李晔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玩角色游戏,而其中的娃娃家游戏更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也是角色游戏的一种,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小班角色游戏的主要特点
角色游戏是3至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而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
(一)缺乏角色意识,容易受外界影响
特别是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规则意识,每当我们说开游戏了,孩子们都一窝蜂挤向自己要玩的区域,主要是娃娃家、超市、建筑工地这三个地方。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会坚持在一个岗位上,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就是自顾自的拿起材料,有的会自言自语:“宝宝,吃菜啦!”有的就拿着玩具走来走去。例如:一次在小鹿娃娃家,王欣语抱着宝宝在喂饭,喂好饭就把宝宝放在床上,看见超市有很多漂亮的蔬菜水果玩具,就跑去超市买东西了,没有回到娃娃家继续照顾宝宝。老师进行提醒宝宝一个人在家好伤心,在想妈妈了,她也不愿意回去,说“我觉得超市好玩,我不去娃娃家了。”由此可见,小班的孩子缺乏角色意识,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的影响。
(二)没有规则和整理意识
在游戏前,我们会一直强调要把物品摆放整齐,就像我们的家一样,爸爸妈妈会把家里整理的干干净净,可是每次游戏结束孩子们的游戏材料都是胡乱摆放,有的在柜子里塞着、有的在地上躺着、有的在桌子上摊着……即使有的孩子把物品摆在了货架上、篮筐里,也是不按类别随意摆放。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也进行了思考,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收掉了部分材料,同种材料的数量多一些,不同材料的种类少一些,帮助孩子分类;在每份材料的柜子和篮筐上贴上实物照片,帮助孩子进行匹配整理摆放;每次游戏前、游戏讲评时也会强调物品的整理,出示幼儿活动照片等,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实例知道整理的重要性,也能方便下次自己寻找材料,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就好多了。
同时我们也布置了一块区域游戏插牌墙,将每个孩子的标记贴在棒冰干上,每个区域的照片也打印下来,每次游戏前都会让孩子们选择自己要玩的区域,并且插上游戏牌,而这个游戏区域先是一周一换,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应该咋哪块区域,慢慢过渡到三天一换,这时的孩子们已经渐渐有了角色和规则意识,能够在一块区域坚持一段时间了。也是通过游戏前与讲评环节,出示一些相关的绘本故事与幼儿玩游戏的实例,让孩子们认识到规则同样重要,游戏需要规则,没有规则我们的游戏会变得一团糟。
二、角色游戏中的指导与介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班角色游戏中我们该如何有效支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进行下去。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专注于自己的游戏,有时也有一些话,都是围绕模仿材料开展的,如:陈炫廷拿着奶瓶说“宝宝喝奶吧”,然后把宝宝放到床上,盖上被子,而同样是娃娃家的张弘康只是在一边拿着锅子假装烧菜,两个人全程没有交流。这时老师就需要介入引导幼儿“你们好,我能进来做客吗?”陈炫廷说“好”,进去娃娃家后,我看见张弘康没有买菜,在空空的锅子里烧菜,就问“张弘康爸爸你在做什么呀?”“我在烧菜呀,可是是假装的”他说。“那家里有人有空吗?”我问道,陈炫廷马上说“我有空,我去买菜,可是我不知道该买什么菜?”张弘康马上说“我要吃茄子,给宝宝买点鱼和鸡蛋吧,有营养”陈炫廷马上出发了。在游戏中,我通过一些问题,让游戏成为生活的一个再现,引导幼儿应该怎样招待小客人,使游戏情节丰富。
角色游戏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只有感觉到自己是游戏中的主人,把自己看成是很有本领的会做各种工作的人,才能爱上游戏,在游戏中学到更多,我们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更有力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使角色游戏开展得更好,更有教育意义。
下一篇
父母应如何教宝宝认识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