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别化教育案例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9 13:03:41

幼儿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4岁
情况分析:
许佳莹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小朋友欺负她了,她会一整天闷闷不乐,却不敢向老师和小朋友说;上课时不爱举手发言,大家都高兴地做游戏,她却在一旁远远观看,不敢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在孩子身上应该体现的好奇爱问,爱动手在她身上表现的不明显,对周围的事物缺少兴趣,在班级中她更多的是一名观望者而不是一名参与者。而且她动作也不灵活,走路走楼梯似乎都比别人慢。对老师的要求也领悟的比较慢。
许佳莹虽然生活在看似完整的家庭,但是她们家庭关系并不怎么和谐,爸爸妈妈总是不再身边,主要照顾她的是奶奶和爷爷,但二人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的教育上也缺乏方式方法,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包办代替。
培养目标:
1、鼓励她能融入集体中,乐意、愉快地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生活。
2、帮助她树立信心,愿意与同伴交往,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3、愿意在集体中较自然、大胆的表现,做事情灵活。
个案分析1
一、跟踪时间:二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有一个午间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结伴在看书,折纸。许佳莹用完餐后就搬了小椅子过去,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有时剥指甲。加入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都在投入地在玩,慢慢地我也发现佳莹一直在旁边观望,看到小朋友看着故事书有说有笑的,她也开始露出了不一样的表情,有时跟着她们一起笑,有时跟着她们一起伤心。
镜头二:
户外运动时,佳莹也一直扮演观众的角色,我们在做游戏,她总是原地站着,叫了她她动一动,但一会过去又做了观众。就这样,佳莹总是沉默的站在一边??
三、情况分析:
许佳莹这种现象从小班开始已经出现了,我们也做了观察。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
家庭原因,可能在家里总是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且在家里也没有同龄的伙伴。个人原因:幼儿能力相对其余幼儿较弱,幼儿没有自信,不敢于人交流,所以她不愿意主动的融入群体一起游戏。
但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实佳莹很想能加入她们,孩子们玩时的欢声笑语和行动已经感染了她,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该用何种方式参加,也没有孩子们的主动邀请,她也不确定同伴们是否会接纳和喜欢她,所以她选择了观望。
四、采取措施: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2、教师有意识地邀请幼儿参与游戏, 多给幼儿机会。
3、进行手拉手活动,让比较开朗的孩子带着她玩,让她不觉得孤单。
4、进行家园互动,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并提供机会让幼儿接触同龄同伴。
五、取得成效:
由于对佳莹的关注,和为她提供特别的机会,她慢慢地开始接受这个集体,并和个别幼儿开始交流,但范围并不是很大,只是偶尔看到她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说笑。我们还是要采取措施,让佳莹变的开朗,自信一些。不过现在的她有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她也开始慢慢地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