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朱允炆如何做才能成功削藩呢

朱允炆如何做才能成功削藩呢-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为了帝位,骨肉相残,兄弟阋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不用说残暴如北齐高氏之流,就连以仁厚著称的汉文帝也曾处死手足,唐太宗更是亲手射杀兄弟,权力的游戏,无人可以免俗,在极度的权力面前,人性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后世许多人认为,如果建文帝能成功削藩,将成为一代明君,这可能是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毕竟朱允炆即位名正言顺,最后却被叔叔推倒,自己也不知所踪。

可是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结合他执政短短四年表现来看,朱允炆仁厚不假,但心软是做不得皇帝的。皇权之争,本就是世上最残酷的斗争,远的不说,就在五十多年以后,代宗朱祁钰迎回英宗后,将其幽禁并未杀害,八年之后,朱祁镇成功逆袭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钰不可能不知道祖上的故事,但他还是忽略了朱允炆的结局,使得自己最后成为了一个悲剧,明朝十三陵中也并没有他的陵寝,同样地,也没有朱允炆的,他们在朱氏族谱中成为了灰色人物。

结合建文帝执政期间在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削藩之策不能说错,这些大小藩王叔叔难保没有异心,但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朱允炆的步子迈得显然也太大了一点,即位一年内就将五个强藩废除,换做你是下一位,你作何感想?又出昏招将燕王在南京当人质的几个儿子送回北平,稍具常识都不能这么做,不是愚不可及是什么?

政策上的失当还不至于使得建文帝灭亡,但在用人和军事上接连犯错,显然是低智商的表现。要知道,靖难开始之时,弱势的无疑是朱棣一方,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朱老四敢以一藩之力起兵对抗朝廷,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可建文帝手握一手好牌,却硬生生把自己玩死,下诏战场上不得伤害朱棣,无异给了他免死金牌。重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书生,这些人忠则忠矣,却在整个战争中并无任何值得称道的表现,要他们统领全军固然是强人所难,运筹帷幄也非其所长,却又不能知人善用、举荐贤才,那他们有与没有又有何区别?

身边的智囊团无计可出。军事上又任人失当,重用李景隆这样的战神,送得人头滚滚,硬生生让朱棣成功发育,葬送自己绝对优势的开局,大败朱棣的魏国公徐辉祖反而受到猜忌被撤销兵权。而这俩人的结局正好是对建文帝最好的讽刺,深受信任的李景隆亲手开门迎燕军进入南京城,饱受猜忌的徐辉祖始终坚持抵抗,最后被圈禁而死。

政治上和军事上如此的表现,要说朱允炆能成为一代明君?看看朱棣得天下后的表现,只能说失败是必然的。抛开朱棣得位不正的瑕疵,高祖登基后,开创的永乐盛世举世公认,五次亲征蒙古,其勇武在有明一朝首屈一指。换个角度想想,若建文帝成功削藩,也就是替蒙古削除了北方的屏障,而当时蒙元势力依旧强大,如若开战,是靠耿炳文还是李景隆挂帅?莫不成指望朱允炆亲征吗?

当然朱棣这个叔叔,对自己侄子也不厚道,既然抢了人家天下,历史自然由其书写,不过好歹是自己亲侄子,多少也要积点德,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部被毁,这也是意料之中,不过还要把朱允炆黑出翔,这就有点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