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成团想象的《I-LAND》:重塑了新的偶像养成方式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8 09:56:20

《I-LAND》节目已经播出六周,第六期内容即将揭晓四次公演后的淘汰名单,由全球观众投票决定出道的12位成员。接下来,这12人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节目关注点转向有成团机会的成员,后续呈现方式待定。《I-LAND》通过“饥饿游戏”式观感,展现出偶像养成的全新路径,背后涉及的逻辑是韩国偶像团体在当前的运营及商业创新。
《I-LAND》由娱乐公司Big-Hit发起制作,旨在打造全新的男团成员,制作人负责宏观统筹与把控,全民参与投票,选择心仪的成员出道。高度集训与严密观察成为养成的核心。真人秀片段占主导,无干预式成长与个性化展示成为亮点。
节目中,制作人和导师始终保持观察者角色,从首期节目开始,未进行任何干预,仅在舞台表演前给予微小指导,旨在了解练习生的资质、潜力和业务水平。邀请行业内专家观察练习生表现,并提供专业意见。直到第六期,制作团综合前期观察与实力判断,行使淘汰权。
练习生们在节目中自主学习与生活,形成自我成长环境。无导师引导的无干预式成长,使得练习生在集体合作中自我形成。这种模式在观察与压力下加速成长,观众得以洞察人性。
节目赛制鼓励成长与施压,内部投票机制激发竞争与合作。这种“宫心计”风格的设置,让观众看到练习生之间的关系复杂性。年轻练习生在投票与决策中容易受他人影响,个性鲜明的成员脱颖而出。
强调“内投”的赛制对低龄练习生来说,存在双面性。从商业角度,可以全面观察未成年练习生的个性与潜质,但完全非干预可能削弱人物魅力。提前暴露个性有其风险,不利于构建“完美形象”。节目内容聚焦人物个性,通过赛制构建联系,但单一视角限制了人物展现。
全民投票规则让观众参与决策,成为节目内容的补充。观察模式对偶像养成题材是一次尝试,但不干预的模式可能导致人物个性损失,影响多维看点。在未成熟练习生的培养中,这种方式需谨慎使用。整体而言,《I-LAND》为偶像养成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具有挑战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