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奇含义的层层递进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7 06:17:10

文章探讨了刻奇现象的逐步深化,首先,它源于个体的自我感动与感伤,这种情感在内心深处滋生,仿佛一种自我陶醉的体验。
接着,这种自我感动升级为难以拒绝的强烈情绪,它不仅影响个体,也试图扩展到他人,成为一种共享的情感体验。当与他人共享时,感伤似乎被放大,仿佛通过共鸣达到崇高的层次,感伤的体验等同于崇高的体验。
然而,这种崇高感并非真实,而是情感的过度美化和虚构,其附加的含义超越了实际意义。刻奇的力量在于,它强迫人们接受并参与这种情感洪流,不容许他人置身事外,否则就会被贴上“居心叵测”的标签。
昆德拉通过“灵魂的虚肿症”等概念,揭示了刻奇的本质——一种自我欺骗,通过美化和矫饰,将平庸的思想和感情包装得仿佛高尚无比。在极权国家中,刻奇更是作为一种控制手段,抑制个人主义和质疑精神。
总的来说,刻奇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愚弄,它通过情感操控和模式化的思维,试图塑造和操纵他人的认同与情感反应。
扩展资料
Kitsch这个词80年代末中国读者在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已经遇到过。但是这本书中文译者将它的意思译反了,译成了“媚俗”,即讨好别人的意思,而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一般现在学界译为“刻奇”,这个音译出于无奈,但是总比译反掉了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