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为何人们总是钟情于丧尸

为何人们总是钟情于丧尸-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丧尸,这个源自巫毒秘术,最终演变成全球通用符号的恐怖生物,为何能持续不断地吸引着大众的目光?本文将带你追溯丧尸文化从巫毒秘术到流行符号的演变之路,从游戏的视角领略丧尸的兴起与发展。

丧尸,是那些腐烂的身体,不断徘徊在寻找新鲜血肉的邪恶生物。在电影、游戏、漫画和动画等娱乐作品中,丧尸的身影无处不在,让人眉头紧皱,避之不及。那么,这种现实中子虚乌有的生物为何能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呢?

丧尸在全球闻名之前,其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它们最初源于加勒比海的海地和西非的贝宁等地的巫毒信仰。在1929年,美国探险家兼记者William Buehler Seabrook的著作《魔法岛 海地》中,首次描述了巫毒教中的一种咒术——丧尸术。通过持续呼唤尸体主人的名字,使尸体自行爬起,再将其双手束缚,便能将它们作为永远的奴隶驱使。实际上,这是一种使用名为「丧尸粉末」的药物制造假死状态的人类,再将他们唤醒的过程。这种描述引起了人们的震惊,成为了丧尸文化兴起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尸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渗透到日常用语中,成为了比喻没有生气之人的象征。丧尸这一概念的诞生时间虽然没有定论,但大约是在90年前,1978年的电影《丧尸》成为了全世界了解丧尸恐怖的契机,为丧尸文化奠定了基础。

在游戏领域,丧尸的形象也在不断进化。从早期的桌面RPG《龙与地下城》、迷宫探索型RPG《Rogue》等作品开始,丧尸作为不死怪物登场,成为了游戏中的重要元素。《勇者斗恶龙2 恶灵的众神》、《最终幻想》等作品中,丧尸形象深入人心。此外,动作游戏中也出现了以电影中出现的丧尸为原型的「肉食」敌人,如《腐尸之屋》、《野兽梦宴》等。而《生化危机》的成功,更是将丧尸游戏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游戏类型。

日本国内的游戏开发者们也开辟了丧尸游戏的全新道路。从《死魂曲》中「尸人」的独特设定,到《The 御姐玫瑰》中爽快的简单打倒机制,丧尸游戏在日本国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丧尸围城》的成功将丧尸游戏推向了全球,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娱乐主题。

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进化,丧尸的形象也更加多样化。从合作游玩的《求生之路》、强调近距离战斗的《死亡岛》到《最后生还者》中丧尸智能的高超表现,丧尸游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在本世代「终焉」之前,丧尸游戏依然活跃。从《僵尸部队4:死亡战争》、《白日梦魇:1998》到《最后生还者 第二幕》和《消逝的光芒 2》,这些作品展示了丧尸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也体现了丧尸文化在全球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