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怎么才能做好招聘工作_智力云类似的招聘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有些人大学不努力学习,毕业后却能到大公司工作?

怎么才能做好招聘工作_智力云类似的招聘有哪些-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网友一:

我们来分析下差生为什么就能进好的大公司:

第一,在公司上班的人无需很高的成绩,从学校出来的都是理论上的知识,后面的技能慢慢培训。往往在学校读书差的在脑子灵活。

第二就是差生虽然在这个专业成绩不是很好,因为他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大把的精力在研究他感兴趣的专业,而往往招聘的专业是他对口的专业。感兴趣的专业,一拍即合。

第三就是一些大型公司就是要培训一批储干。一些成绩好的往往会就想我的成绩这么好不可能当储干的。其实文凭就是一张通行证。在社会后谁知道你的成绩好与坏。招聘是不会去上网查成绩的。

第四就是这家公司他早就有熟人在里面。在学校弄个文凭好通过而已。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450f34d51adfa9ec8b13cd1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网友二:

这就涉及面试时的技巧了,虽然很多人他在大学很荒废,成绩也不行,但是公司在招人时有的是不在乎成绩的,可能这位同学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很适合这个公司的岗业,加上他自己能说会道,给面试官的印象特别好,那么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还有一种可能这个学生的父母和这家公司有关系,是个关系户。即使父母和面试的企业没有关系,也有可能老师推荐给企业的,一般辅导员在对待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有的企业会找辅导员给他们推荐几个优秀的学生,这时老师手里就有名额了,这位学生要是平时和老师关系好,经常给老师帮忙,那么老师把这个名额给他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面试时面试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自己面试的公司大体情况,以及提前预测面试官可能问道的问题和自己怎么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做出完美的答案,就比如说面试官问你怎么看待无偿加班的问题,你要是说你完全接受,那么工作时可能天天要你加班,所以你面试时应该说:我觉得最好不要加班,因为加班是一个没有效率的表现,我觉得在工作中应该苛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绝不把自己的工作拖到下班以后。

网友三:

面试时适当的“吹牛”也能增加面试官对你的好感,但是你不要吹的过头了,一般比如说你很擅长某一领域,那么你就可以说你精通这个领域,曾经获得过什么荣誉(其实你可能没有)显得自己确实有点牛逼,就算面试官问你关于这个的问题你也能回答出来,但是不能说你一点计算机都不会你吹牛说自己计算机多么多么牛逼曾经获得过国家竞赛一等奖,那人家一问计算机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你都不知道,那么你就露馅了。

面试之后很多技巧的,和你面试人基本上都是能力和你差不多甚至比你还高,但是你如何打败他们被录取,还是要好好学些技巧和套路。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a64034f78f0f736266b1ac80155b319eac4136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网友四:

首先,我们现行的教育与企业的真正的人才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企业需求的人才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成绩好,在学校的成绩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强。但是企业往往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比如动手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遇事自身反应速度快。情商高,心态好等等都是单位招聘的理由。至于专业好不好,主要看社会需求,不听人云亦云。

其实好多人有过类似的疑问,在上大学和上高中时,有很多人很优秀,但是毕业5年或者10年之后,那些当年学习不好的人,有房有车混的也不错。但是当年学习很好的人,有一些人却混到了人群的后面。那么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毕业之后那些以前学习不好的人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而那些以前学习好的人总以为自己很优秀而从此忘记学习。所以几年以后就会落后与别人。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要看不起别人,看人要看别人的长处,不要老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只要那个人不断努力,那么人家每天都在进步。

网友五:

面试时却被大企业选上了,说实话有这种概率出现的可能:

一,大企业在大量急招阶段,自然会条件较低。只要满足了基本条件就可入职。岗位也可能类似机器手。或是技术含较低的工艺岗位;

二,也可能公司发现了此人具备文凭以外的能力;

三,直观的表面现象,可能会误导某些人。此现象虽有偶然出现的可能,但终究经不起考验,或凝结岗位水平。具备合理性,但不具备科学性,实为侥幸心理的观点,也是自然境界的认知,本人不希望这种认知被更多认可,也不希望把别人的故事罗辑转化为思想认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b82b9014a90f603e425ca8e3212b31bb151ed6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网友六:

我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去面试一家公司,从考试成绩来说同学的成绩比我好,但是从综合能力来说,在大学期间我是参加过各种活动,并且自己创业,应该略强于她,但是公司最终录取她而淘汰了我。因为岗位不同,要求不同,比如说同学面试的是行政岗位,相对容易,但是我是面试的人事岗位,在当时没有相关证书和工作经验。专业又不对口,加上自己在校期间实践偏向于销售,所以被刷掉很正常。

再从用人单位方面来说,用人单位在选择用人方面,会考虑学生的毕业学校、学习成绩、综合能力以及面试当时的表现,并不是单纯的只看考试成绩有没有拿奖金,当然,如果说有奖金,学习成绩优异,代表学生在校期间比较上进,积极,会有加分,但是如果面试临场表现非常差劲,面试者反而觉得高分儿低能。

怎么才能做好招聘工作

目前正是招聘的旺季,招聘工作将成为人力资源部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每个企业都意识到,招聘到最好的人才并留住他们,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为了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招聘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对于公司的招聘,首席执行官或部门主管需要主动关心的事情,否则这将沦为空谈。因为他们比人力资源部更了解这些岗位的具体要求和任职资格。 对小型公司来说,首席执行官亲自进行面试,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大、中型公司来说,高级经理在百忙之中也应对达到一定档次的招聘对象进行面试。 理想人选并不是指其拥有单方面的能力,而是看以下三方面: 1) 应聘人选胜任某项工作的智力、知识、技术、能力和经验; 2) 兴趣、目标、精力和动力; 3) 同本公司文化的融合程度。 由人力资源部独自来制订选择标准不是最好的选择,由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完成此项工作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招聘的职位不同于以往的某个岗位,可以用以下二方面的评估来确定选择标准。 1) 分析该职位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质; 2) 重新考查以往曾在类似职位上失败者的个人特点和行为。 二、以双赢为目的优秀的谈判家可以同时兼顾双方的利益,达到大家满意的结果,面试也是如此。应该了解应聘者的个人目标和应聘原因所在。全面了解对方情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把握应聘人员的个人理想,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目标——这也是面试人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达到双赢效果,最重要的是和应聘者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面谈自始至终处于一种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状态,其结果一定会令双方满意。这种面试可以充分表现出对应聘者的尊重,并为推销企业形象打下基础。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和应聘者们讨论问题,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平等待人将面试看成一次商业会谈,避免一问一答式的单调对话。而如果你以一种平等合作的方式,那么,在得到所需信息的同时,还显示出了对应聘者的尊重,体现公司的文化素养,其实这也是一个宣传自己的机会。 询问一些行为特点或能力水平方面的问题,看看应聘者是否具备对工作有益的特质。通常问题是这样的,“如果在这种场合,您将会怎样做,您采取哪些方法和办法,结果怎样?” , “您有过说服团队成员接受你的方案的经历吗,谈谈您是怎样做的?”等。这种问题主要集中于了解应聘人是否具有的应用的能力和技能,通常会采用行为面试的方法进行。 为了确保吸引到最好的人才。建议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的取向; 2) 全面把握招聘过程,控制好面试时间; 3) 做好详细招聘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计划安排。 总之,成功招聘人才,要预先熟悉这些人才的共性,还要对应聘者的能力和背景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同时,要了解对方的个性和理想,将其与公司目标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企业优秀员工具有那些素质??

1、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

近来,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企业遴选人才时应优先考虑的条件。

对企业忠诚和工作积极主动是企业最欢迎的人,而那些动辄想跳槽,耐心不足、不虚心、办事不踏实的人,则是私营企业最不欢迎的人。

人的智力相差不大,工作成效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勇于承担任务及责任的精神;

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而仍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员工,其成效必然较高,并因此而受到公司老板和同事们的器重和信赖。

2、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习潜力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所需专业知识逾来愈专、愈精。因此,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已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教育训练、自行培养人才的趋势下,新进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已不是企业选择人才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取而代之的是该人接受训诫的可能性,即学习濳力如何。

3、反应能力强

对问题分析缜密,判断正确而且能够迅速作出反应的人。在处理问题时比较容易成功,尤其是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诸多变化,几乎每天都处在危机管理之中,只有抢先发现机遇,确切掌握时效,妥善应对各种局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分析能力很强,反应敏捷并且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员工将是企业十分重视而大有发展前途的人才。

4、善于沟通

随着社会日趋开放和多元化,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必备的能力。

对一个企业的员工而言,必然有面对老板、同事、客户等现象,甚至还需要处理企业与股东、同行、政府、社区居民的关系,平时经常会有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协调、解说、宣传等工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而见。

5、自我了解

对人生进行规划或设计的思想近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人生设计,是指通过对自我的了解,选择适合的工作或事业,投身其中并为之奋斗,对财富、家庭、社交、休闲等进行切实可行的规划,以满足自己的期望。

人生目的明确,自我能力强的员工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即使面临挫折,也能努力坚持,不会轻易退却,因而能在生产或其它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6、适应环境

企业在遴选人才时,必然注重所选人员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提拔个性极端或太富理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较难与人和谐相处,或是做事不够踏实,这些都会影响同事的工作情绪和士气。

新人初到一个公司工作,开始时必然感到陌生,但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并且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取得大家的认同和信任,企业必定重视这名员工的发展潜力。反之,如果过于坚持己见处处与人格格不入,即使满服才学,也难以施展。

作为主考官可从哪些方面设计面试问题

以下文章是给求职者的,作为面试问题设计者,也可以参考:

企业面试的目的很明确:找到适合某个岗位的人。所谓适合,可以从2个方面理解:现在适合、将来适合。两者缺一不可,后者甚至更重要。

什么叫现在适合?
就是你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身体状况等,与这个岗位相匹配,这个很好理解吧。
与之相应的常见问题,则是问你过去的工作学习中的具体事件、优点缺点等,以确认你的胜任能力。

什么叫将来合适?
就是你的价值观、职业规划、学习能力等是否能够与这家企业的文化相互认同(至少不排斥吧),你能否在这家企业长期发展,你的发展潜力是否跟得上岗位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步伐……
与之相应的常见问题,则可能包括:
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
你对加班出差的态度?
你的成功和挫折经历?
你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你的学习经历和规划?
你为什么选择和离开原单位?
你和原来同事相处得不好的经历?
……

那么,求职者要如何准备应对这些问题呢?
咨询师的建议是:

1) 事前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不是写在网站首页的,而是真实的存在于人群中的)、产品结构、市场地位、发展态势等信息,认真研读招聘的岗位描述,解读这个岗位对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2) 静下心来认识自己。《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认识自己其实是最难的,而且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很多人都忘了自己是谁,何曾静下心来面对自己呢?

3) 在前两步做完后,如果这个企业和岗位是适合自己的,就去尝试,如果不适合,不要被眼前的小利迷惑,不要人云亦云地追赶热潮。今天的热潮也许就是明天的冷门,别人也不会在乎你是否幸福快乐。

企业如何招人、用人、留人

企业招人,用人,留人。首先,要让员工产生认同感。企业应采取多种途径宣传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介绍企业优良传统、人才环境等,使之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为规范。同时更多的展示企业的发展方向,使员工全面了解和参与到企业的全程经营与发展中,从而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产生认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为单位建功立业的使命感。
其次,注重员工培育与成长时,更应重视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有意识的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当个人的能力水平超过其岗位需求时,一定要及时授权重用,将他们推上管理和科研生产的重要岗位,赋予必要的参与权、决策权、处置权,使其看到自己在逐步走向成功。
第三,企业必须不断赋予他们工作岗位的挑战性、工作计划的超前性、工作内容的乐趣性,刺激其心理需求使之乐其岗、展其能。企业可以实施人才内部交流和竞争上岗制度。不论管理岗位还是生产第一线岗位,都向员工敞开,只要有能力有兴趣都可以参加公平竞争,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寻找更优职位的机会。
总结:以上的感悟是在达标咨询达标商学院柳老师的狼王课堂上所学习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意思?

意思见下面:
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一般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