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来历资料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5-09 06:55:16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此缅怀他的正直和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民间通过赛龙舟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龙舟是刻有龙形图案或实际形状的船,赛龙舟作为中国传统的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在节日庆典时举行,是一项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这表明,赛龙舟不仅是体育活动,还体现了人们的爱国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竞赛深植人心,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现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在桨与水的较量中,龙舟竞渡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和拼搏精神,这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习俗,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扩展资料:
1.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尤其在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北方一些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此习俗,而有的地方则是以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来庆祝。
2. 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纪念曹娥、屈原、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后来传播到日本、越南和英国等国,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3. 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免职,逐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4. 流放期间,屈原写下《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愿舍弃祖国,于五月初五写下《怀沙》后,投汨罗江自尽。
5.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悲痛,纷纷到汨罗江边悼念他。渔夫们划船在江上寻找他的遗体。他们你追我赶,最终在洞庭湖不见了他的踪影。此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希望驱散江中的鱼,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食。
6.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会先到屈子祠朝拜,将龙头供在神位前祭拜,然后在龙舟上安装龙头进行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传统。
7. 祭屈原的习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8. “龙舟竞渡”是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当时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进行竞渡游戏,以娱神和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9.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紧密相关。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外,各地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10.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和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放置一对纸制小公鸡在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11.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仪式,通常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崇、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人们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